澳门金沙娱乐城

欢迎访问澳门金沙娱乐城
  1. 本站支持IPV6
  2. 繁体版
当前位置:首页 / 金沙博彩官网 / 信息公开目录 / 财政信息

关于无锡市2020年预算执行情况 与2021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时间:2021-02-08 14:16    来源: 金沙博彩官网    浏览次数:【字号:默认 特大

信息索引号
014006526/2021-00007
发文日期
2021-02-08
公开日期
2021-02-08
文件编号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发布机构
金沙博彩官网
公开形式
网站、文件、政府公报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有效期
长期
公开程序
部门编制,经办公室审核后公开
主题
财政、金融、审计--财政
体裁
报告
关键词
经济,管理,预算
文件下载
内容概述
关于无锡市2020年预算执行情况与2021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显示全部表格信息

  ——2021年1月19日  在无锡市第十六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市财政局局长  赵  鞠

各位代表:

  我受市人民政府的委托,向大会报告无锡市2020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1年预算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第一部分2020年预算执行情况

  2020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和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省委和市委全会精神,落实市十六届人大第四次会议决议要求,积极应对新冠疫情影响,以实现高质量发展为导向,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为,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不断深化全面预算绩效管理,全年财政运行健康平稳,各项重点领域支出保障有力,财税改革稳步推进,较好完成了市十六届人大第四次会议确定的预算工作目标。

  一、预算执行总体情况

  (一)全市预算执行情况

  1、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执行情况

  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075.7亿元,增长3.8%,其中:税收收入889.1亿元,增长2.2%,税收收入占比82.7%;加上上级补助收入、调入资金收入、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等598.4亿元,预计总收入1674.1亿元。

  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214.9亿元,增长8.7%,上解上级、结转下年等支出387.4亿元,收支结余71.8亿元按规定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预计总支出1674.1亿元,当年收支保持平衡。

  2、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全市政府性基金收入完成988亿元,加上上级补助收入、结余收入等收入451.3亿元,预计总收入1439.3亿元。

  全市政府性基金当年支出1111.4亿元,加上调出资金及债务还本支出183.9亿元,年终结余144亿元,预计支出总计1439.3亿元。

  3、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情况

  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17.9亿元,加上上年结转收入5.8亿元,预计总收入23.7亿元。

  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8.3亿元,加上调出资金12.1亿元、结转下年3.3亿元,预计总支出23.7亿元。

  4、全市社保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全市社保基金收入552.3亿元,支出786.5亿元,全市共需动用历年结余239.5亿元,涉及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市区和宜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工伤保险基金、失业保险基金,全市当年收支结余5.3亿元。

  (二)市本级预算执行情况

  1、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执行情况

  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5.8亿元,加上上级补助收入、下级上解收入、债券资金收入、上年结转收入、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和调入资金收入等362.2亿元,预计总收入468亿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08.4%。

  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16.5亿元,完成年度预算的99.4%,其中:本级列支的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计271.9亿元,完成年度预算的99.1%;预计结转下年12.8亿元;收支结余38.7亿元按规定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预计总支出468亿元,当年收支保持平衡。

  2、市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市本级政府性基金收入171亿元,加上上级补助收入、债券资金收入、结余收入等92亿元,预计总收入263亿元,完成年度预算的95.2%。

  市本级政府性基金支出158.6亿元,其中:本级直接列支131.5亿元,加上调出资金支出、专项债券还本支出等63.9亿元,年终结余40.5亿元,预计支出总计263亿元。

  3、市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情况

  市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12.7亿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03.2%。

  市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4.3亿元,加上调出资金8.4亿元,预计总支出12.7亿元。

  需要说明的是,调出资金超出年度预算,主要是超收收入不再安排支出,按规定调入一般公共预算。

  4、市区社保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市区社保基金收入407.2亿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00.2%。市区社保基金支出560.4亿元,完成年度预算的97.3%;动用历年结余157亿元,当年收支结余3.8亿元。动用历年结余是由于落实社保基金减免政策、上缴调剂金及省级统筹启动资金和实施稳就业政策扩大支出规模等原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四项基金当年出现收支缺口。

  (三)经开区预算执行情况

  1、经开区一般公共预算执行情况

  经开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6.2亿元,加上上级补助收入、上年结转收入、调入资金等37.6亿元,预计总收入63.8亿元。

  经开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1.6亿元,收支结余22.2亿元按规定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预计总支出63.8亿元,当年收支保持平衡。

  2、经开区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经开区政府性基金收入98亿元,加上上级补助收入、债券资金收入、结余收入等57.6亿元,预计总收入155.6亿元。

  经开区政府性基金支出137.6亿元,年终结余18亿元,预计支出总计155.6亿元。

  (四)政府债务情况

  1、全市地方政府债务情况

  2020年,全市地方政府债务限额1481.9亿元,其中:一般债务限额544.1亿元,专项债务限额937.8亿元。

  截至2020年底全市地方政府债务余额1420.8亿元,其中:一般债务余额509.3亿元,专项债务余额911.5亿元。债务余额控制在法定限额内。

  2、市本级地方政府债务情况

  2020年,市本级地方政府债务限额286.6亿元,其中:一般债务限额141.2亿元,专项债务限额145.4亿元。

  截至2020年底市本级地方政府债务余额271.2亿元,其中:一般债务余额129.2亿元,专项债务余额142亿元。债务余额控制在法定限额内。

  3、经开区地方政府债务情况

  2020年,经开区地方政府债务限额56.5亿元,其中:一般债务限额1亿元,专项债务限额55.5亿元。

  截至2020年底经开区地方政府债务余额54.4亿元,其中:一般债务余额1亿元,专项债务余额53.4亿元。债务余额控制在法定限额内。

  目前,财政决算正在编制中,最终结果将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并按规定公开。

  二、重点领域预算支出成效

  积极应对疫情挑战,把握支出方向、优化支出结构、注重支出效果,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保障了经济社会平稳有序安全发展。

  (一)围绕夺取“双胜利”,支持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把疫情防控作为最重要、最紧迫工作来抓,全力支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按照“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原则,第一时间启动资金拨付快速通道、政府采购绿色通道、财政服务直通通道“三大通道”,全力保障防控防治工作,2020年全市安排疫情防控资金26.1亿元,根据防控需要实际支出23.6亿元,有力保障了医疗救治、购置专用设备和防疫物资等疫情防控方面支出。立足常态化疫情防控,支持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和城镇垃圾污水处理、老旧小区改造等项目。大力支持复工复产复商复学,兑现疫情政策性补贴超20亿元,引导金融机构投放优惠利率贷款超200亿元,帮助企业纾困解忧。

  (二)强化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支持打好全面小康收官仗

  加大基本公共服务补短板力度,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教育、养老、医疗等民生领域支出占比达80%。突出教育优先,教育投入31.2亿元,落实全市教育大会精神,支持加快教育设施布局调整,加强中小学学校标准化建设,提高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加强就业保障,市级用于稳岗返还、就业创业扶持、职业技能提升等各类就业创业资金21.7亿元。卫生健康投入27.8亿元,支持医疗布局调整、医疗卫生应急能力建设。住房保障投入15.3亿元,其中:住房保障专项资金3.5亿元,用于保障公廉租房建设和发放租赁补贴。加强兜底帮扶和经济薄弱村脱困转化,安排4000万元巩固全市98个重点帮扶经济薄弱村脱困转化成果,市本级发放困难群众补助资金9000万元。市区企业退休人员月养老金、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月标准稳步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标准位列全省第二,孤儿养育标准位列全省第一,特困供养标准位列全省第二。

  (三)纵深推进产业强市,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

  加快产业项目入库、审核、兑现进度,市本级全年兑现现代产业发展资金30亿元,全力支持人才引育、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优势产业集群打造,打好产业强市纵深仗。不折不扣落实减税减费减租减息政策,在去年大规模减税降费的基础上,预计全年为企业减负340亿元。支持创新驱动,市级财政科技专项资金投入9.1亿元,全力支持“卡脖子”技术研发和产业链集群发展。发挥财政资金杠杆带动效应,政府投资基金新增13支特色子基金,新增投资项目73个、金额17亿元;信保基金发放贷款217亿元,平均利率降至4.4%。

  (四)扩大政府有效投资,支持区域一体化发展

  加大城市重点项目建设财力保障,宜马快速通道、地铁4号线、市域S1线、312国道快速化改造顺利实施,江大附院顺利启用,地铁3号线开通运行,精卫二期、儿童医院、妇幼、急救中心等项目建设有序推进。积极开展对上争取,全市争取地方政府债券246.3亿元、抗疫特别国债27.7亿元、特殊转移支付6.2亿元,其中省级下达新增债券额度比上年增长71%,争取一般公共预算上级专项转移支付资金61.5亿元。

  (五)构筑安全底线,支持打好重大风险防控攻坚仗

  加强政府性债务风险管控,完善综合监管系统推动降本减负和结构优化,全口径债务成本进一步压降。政府性债务规模和债务率继续稳步下探,逐步进入合理区间。支持提升安全管理水平,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保持安全领域稳定投入,健全公共安全体系,支持安全生产监管能力建设、重大安全隐患治理,提升应急管理和救援能力,加强桥梁安全监测加固资金保障。确保粮食安全,持续推进涉农资金整合增效,拨付资金3.6亿元。加快涉农资金监管平台建设,97条涉农资金线、9.6亿元财政涉农资金纳入平台动态监管。落实我市农产品稳产保供政策意见,农业融资担保业务在疫情防控期间实行零费率政策,年末在保余额居苏南第一位。

  三、落实市人大预算决议及财政管理改革工作

  (一)积极应对疫情冲击,推动构建“三大收入”新格局

  税收收入保持稳健运行,加快落实《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地方财源建设的实施意见》,探索完善基层综合治税机制,多措并举深化财源建设,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幅和质量全省排位均有所提升。盘活资金资产资源,建立激励制度,调动各地区盘活城市资源的积极性,全年政府性基金收入创历史新高;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当年收入近18亿元。

  (二)加大财力下倾,协力保障基层运转

  制定印发《无锡市落实“六稳”“六保”要求保障基层运转的实施意见》,从财政体制、综合平衡、民生投入等方面提出保障基层运转的17条具体举措。建立对乡镇(街道)基本财力直接补助制度,下达2020年度市对区教育一般转移支付和镇街基本财力保障奖补等资金4.5亿元。用好中央、省直达资金,特别国债、新增债券90%左右分配基层。

  (三)坚持精打细算,构建完善厉行节约机制

  坚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出台《关于优化支出结构带头落实过紧日子要求全力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的意见》,传导压实过“紧日子”要求。按照“有保有压、有进有退、有增有减”原则,2020年市本级“三公”经费支出预计比2019年下降15%以上,压减非刚性支出12.7亿元,建立预算动态调整机制,调整预算额度10.8亿元,用于保障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民生领域。

  (四)优化财政体制机制,不断提升财政治理水平

  优化财政体制,制定《新一轮市对区财政体制调整方案实施办法》。制定《无锡市医疗卫生领域、科技领域、教育领域市与区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方案》,逐步建立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市与区财政关系。创新投融资体制机制,支持锡澄轨道S1线PPP项目稳步推进。提升国有资产治理能力,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启动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改革。

  (五)不断加强制度建设,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

  研究出台预算绩效论证(评估)管理办法和绩效评价管理办法,进一步完善1+N制度体系。优化财政一体化系统,实现对预算执行进度和绩效目标实现程度的“双监控”。加强跟踪指导,把好第三方绩效评价质量关及评价结果应用关。将绩效管理目标纳入2020年财税高质量发展预期目标,推动部门单位构机制、建制度,强化绩效主体意识。在全市开展预算绩效管理优秀案例遴选活动,上下联动、以点带面、示范推广,进一步提升全市预算绩效管理整体水平。

  第二部分2021年预算草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市政府关于编制2021年市本级预算的通知》等文件精神,从2020年8月份起,在市人大的监督指导下,我市启动了2021年预算编制工作。经过预算布置、部门申报、财政初审、绩效论证、人大专家审查和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审议等程序,业已编制完成,现提交本次会议审议。

  同时,根据《预算法》规定和我市实际情况,在市人大财经委审查之后、市人代会正式批准之前,预下了市本级部分必须保障的运转性和专项支出预算,其中一般公共预算75.3亿元,政府性基金预算2.8亿元,社保基金预算131亿元。

  一、2021年预算编制指导思想和主要原则

  2021年预算编制的指导思想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全面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十三届九次全会和市委十三届十一次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促进积极的财政政策提质增效、更可持续,全力支持“六稳”“六保”工作,加强重点领域财力保障,保持适度支出强度,加大优化支出结构力度,提高财政资金配置效益,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控,确保财政平稳运行,为全市“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提供有力支撑。

  2021年预算编制遵循以下原则:

  (一)突出量入为出、收支平衡。坚持以收定支,优先保障刚性支出、基本民生支出,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杜绝超越财力安排支出,确保财政综合平衡。

  (二)坚持勤俭办事、节用裕民。将政府过“紧日子”作为长期坚持的方针,大力压减非必需非刚性支出,切实将厉行节约各项要求贯彻和体现到预算管理全过程。

  (三)推行零基预算、滚动预算。建立能增能减、有保有压的分配机制,逐步打破基数概念和支出固化格局,优化财政资源配置,提升公共服务供给水平。

  (四)坚持目标导向、绩效优先。以绩效目标为导向,细化预算编制,优先支持绩效好的项目,坚决压减低效无效支出,促进财政资金提质增效。

  (五)坚持底线思维、防范风险。强化财政风险控制,分析研判潜在风险因素,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

  二、2021年预算草案

  (一)全市四本预算汇编情况

  1、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支预计

  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期目标1130亿元,增长5%,其中:税收收入951亿元,增长7%;加上上级补助、调入资金等514.5亿元,总收入1644.5亿元。

  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计1305亿元,增长7.5%;加上上解上级、结转下年等339.5亿元,总支出1644.5亿元。

  2、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预计

  全市政府性基金收入预计989.6亿元,加上上级补助收入、结余收入等350.5亿元,总收入1340.1亿元。

  全市政府性基金支出预计1122.7亿元,加上调出资金、年终结余等217.4亿元,支出总计1340.1亿元。

  3、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预计

  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预计16.5亿元,上年结转收入3.3亿元,总收入19.8亿元。

  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预计9.6亿元,加上调出资金和结转下年10.2亿元,总支出19.8亿元。

  4、全市社保基金预算收支预计

  全市社保基金预算收入预计331.5亿元,社保基金预算支出预计331.4亿元。全市共需动用历年结余5.3亿元,当年收支结余5.4亿元。

  需要说明的是,根据《省政府关于规范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制度的意见》(苏政发〔2020〕45号)文件精神,2021年起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实行省级统筹,不再纳入我市各统筹区社保基金预算,目前我市上报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计划为收入356亿元、支出352.1亿元,最终以省下达的收支计划为准。

  (二)市本级预算草案

  1、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支预计

  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108.6亿元,加上上级补助收入、下级上解收入、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上年结转收入和调入资金收入等366.8亿元,总收入475.4亿元。

  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计462.4亿元,其中:本级列支的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计318.2亿元,上解上级、补助下级、债券资金支出共144.2亿元;加上结转下年支出13亿元,总支出475.4亿元,当年收支保持平衡。

  2、市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预计

  市本级政府性基金收入预计169.8亿元,其中:国有土地出让相关收入160亿元;加上上级补助、结余收入等78.5亿元,总收入248.3亿元;

  市本级政府性基金支出预计230.5亿元,年终结余17.8亿元,支出总计248.3亿元。

  3、市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预计

  市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预计9.5亿元。按照“收支平衡、不列赤字”的原则,市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预计9.5亿元,其中:调出至一般公共预算5.9亿元。

  4、市区社保基金预算收支预计

  市区社保基金预算收入预计276.5亿元,社保基金预算支出预计277.9亿元。根据各险种收支情况,由于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3项基金当年收支存在缺口,需动用历年结余4.7亿元予以平衡,当年收支结余3.3亿元。

  需要说明的是,根据《省政府关于规范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制度的意见》(苏政发〔2020〕45号)文件精神,2021年起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实行省级统筹,不再纳入我市市区社保基金预算,目前我市上报的市区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计划为收入244.7亿元、支出239.2亿元,最终以省下达的收支计划为准。

  (三)经开区全口径预算草案

  按照市对经开区财政管理体制,经开区预算同步报市人大审议。

  1、一般公共预算收支预计

  经开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期目标27.8亿元,增长6%左右,加上上级补助、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等收入34.9亿元,当年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62.7亿元。

  经开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计46.9亿元,上解上级支出15.8亿元,总支出62.7亿元,当年收支保持平衡。

  2、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预计

  经开区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预计127亿元,其中:国有土地出让相关收入125亿元;加上结余收入等40.5亿元,总收入167.5亿元。

  经开区政府性基金支出预计160.7亿元,年终结余6.8亿元,支出总计167.5亿元。

  3、由于经开区无区属国有企业,经开区未编制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同时,由于市区统一编制市区社保基金收支预算,经开区不再单独编制社保基金预算。

  三、2021年深化落实全面预算绩效管理措施

  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市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精神,进一步扩大部门预算整体支出绩效目标编制覆盖面,市本级331个预算单位全部编制预算整体支出绩效目标。同时,结合财政一体化系统改造项目库管理最新要求,在优化预算绩效论证(评估)分类方式的基础上,对市本级2021年专项资金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申报库项目实施ABC分类论证。经统计,预算部门(单位)共申报2021年专项资金预算项目730个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项目2个,分别涉及预算资金194.3亿元和2.4亿元,经预算绩效论证(评估),共压减不合理支出19.9亿元,修改完善预算绩效目标221个。

  第三部分2021年市本级预算保障重点及工作措施

  一、2021年市本级预算安排的保障重点

  立足构建新发展格局要求,围绕落实市委十三届十一次全会工作部署,进一步加大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保障力度。具体包括:

  全力支持构建疫情防控常态化机制。在确保应急救治、联防联控资金足额到位的基础上,加强应对疫情财政政策保障,切实保障医疗防控物资供应,大力支持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和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建设,加强基层卫生健康服务体系建设,筑牢疾病防治基层网底防线。

  全面深入推进产业强市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围绕“十四五”全市产业投入350亿元目标,产业领域预算增长36%,支持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做强科创湾区“主引擎”,加快实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聚焦支持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物联网等重点产业链,以及集成电路制造业中心、太湖实验室等新增重点产业项目;落实“太湖人才计划”升级版2.0政策,支持推进“锡引”工程。

  实施与扩大内需战略相适应的财政民生政策。坚持人民至上,民生领域预算增长12.3%。聚焦高水平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构建多层次公共服务供给体系。稳固就业“民生之本”,加大创业、就业等方面投入;激活教育“民生之源”,支持解决基础教育资源供给不足、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不够等问题;解决医疗卫生“民生之急”,完善疾病预防控制及应急体系建设,优化区域医疗资源配置,支持实施“三名”战略。夯实社保“民生之基”,加强社会保障和特殊困难群体救助;筑牢养老服务“民生之实”,加强标准化养老服务机构建设。织密精准保障“民生之网”,分类施策健全兜底保障服务,支持建强全生命周期民生保障体系。

  支持美丽无锡建设。提升城市品质,环境维护城市管理领域预算增长12.7%,以打造全国最干净城市为目标,支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大太湖水、黑臭水体、污水处理等水环境项目支持力度,支持做好蓝藻打捞处置等工作,不断加强环境监测系统建设,促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支持关键领域实施精细管理,加快推进城市更新,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提标,提升市政环卫设施养护和城市环境整治标准,支持城市管理执法和照明设施维护。

  保持政府投资支出强度。政府投资预算安排增长20.7%,聚焦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推进建设区域交通“大通道”,支持锡澄S1线、苏锡常南部高速、宜马快速通道、轨道交通、锡澄骨干河网畅流活水工程等重大项目建设,推动高浪路等城市干线快速化改造和市区道路优化加密,提高城市路网运行效率,全面提升外联内畅水平,加快推进区域协同发展、交通联结融合、城市协同创新,为无锡高质量发展打基础、谋长远。

  支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农业领域预算安排增长14.7%,完善财政支农政策,支持巩固经济薄弱村脱困转化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支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农业质量效益,提高粮食和重要农副产品供给保障能力。

  二、完成2021年预算的主要措施

  (一)贯彻新发展理念,提升财源建设效能

  积极应对新形势、落实新要求,多措并举深化财源建设。一是依法依规组织财政收入。巩固减税降费成效,继续落实落细延续实施和新出台的各项减税降费政策,做到应减尽减。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动网格化综合治税,提高收入质量,做到应征尽征。二是培育壮大税源。加大财政投入,保持现代产业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全面深入推进产业强市,全力支持太湖湾科创带建设,聚焦重点行业、重点产业、重点项目培育壮大财源。三是加大存量盘活力度。科学把握土地资源运作节奏,规范非税收入征管,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继续推进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

  (二)推进共建共治共享,调动各方发展积极性

  通过完善体制机制,促进各地同心同向发展。一是促进产业投入协同。构筑左右联动、上下互动的政策体系,引导各地各级财政协同支持产业集群发展、科创载体建设、产业人才引育等,共同打造现代产业发展新高地。二是实施重大基础设施共建。在重点道桥水利工程、太湖治理、市域轨道交通等领域,探索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机制,发挥好集中财力办大事优势。三是共同抓好对上争取。准确把握国家政策要求,积极争取中央、省更多资金配套和政策试点支持我市,指导各地区提早做好专项债券项目前期准备、评估遴选等工作。四是深化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改革。合理划分市与区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完善市以下分担机制,增强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能力。

  (三)创新支持方式,发挥财政资金引导放大作用

  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并重,进一步创新财政支持方式,引导撬动各类资金支持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一是发挥政府投资基金对产业转型升级的引导作用,积极对接国家、省各类基金,支持引进更多头部投资基金。运作好天使投资基金,促进创新型企业培育。二是抢抓资本市场发展机遇,进一步优化企业上市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引导企业用好资本做大做强。三是探索通过规范的PPP、不动产信托投资基金、政策性银行专项贷款等方式,多渠道引进社会资本进入“两新一重”等重点领域。

  (四)兜牢防风险底线,保持定力化解重点领域隐患

  落实市委统筹发展和安全的要求,做好新形势下财政平衡文章,加大财政保障力度,支持做好维护经济、社会等领域安全工作。一是兜牢“三保”底线,坚持“三保”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优先地位,坚决防范基层“三保”风险。二是加强中期财政规划、政府投资计划之间的统筹协调,完善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三是继续做好政府性债务化解,层层压实债务管理责任,推动政府性债务总量及债务率逐年下降。四是密切关注社保基金收支平衡,提升收入收缴和运行管理水平。

  (五)深化管理改革,提升财政治理水平

  持续推进财税改革,不断完善财政治理体系。一是加强财政资源统筹,围绕“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质增效、更可持续”的要求,加强预算支出与各类存量资源的有机衔接,增强对全市重大发展战略的财力保障。二是强化预算约束,推进财政支出标准化,优化支出结构,努力提高财政支出效率。将政府过紧日子的要求落实落细,坚持量入为出、精打细算、节用裕民,严把预算支出关口,进一步压减一般性支出。三是深化全面预算绩效管理改革,探索对重点支出、重大投资项目的绩效评估,推广一批有实效、可借鉴、可推广的绩效管理经验,全面提高财政资金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四是强化财政信息化建设,探索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以信息化推进预算管理现代化。

  各位代表,做好今年的财政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将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严格按照本次人大审议的决议和要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团结拼搏、接续奋斗,努力完成财政工作各项目标任务,为我市勇做全省“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排头兵、勇创全省“强富美高”建设示范区、勇当全省高质量发展领跑者作出更大贡献!

微信

智能问答

无锡普法

返回顶部

太阳城娱乐 金沙博彩 太阳城app Ladbrokes立博官网 皇冠体育 博彩app